几年前的一天,几位同事饭桌上闲谈,聊到了每月生活费花销这个话题。一圈之后,老板发话了,她说她一家三口月生活费只要3千块。
作为全桌最有钱的大BOSS,一个月只花3千块,简直让人惊掉了下巴。而我们这些打工族,每月花销要超过老板的很多倍,勉强靠信用卡支撑生活。
再看看老板,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谈吐举止,都看上去比我们高级太多呀。她是怎么做到的呢?老板说:人越焦虑,就越容易买买买,当焦虑降低之后自然买东西的欲望也会降低,只买好的,适合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了。
我们这些惊掉下巴的年轻人,觉得一个月3千,万万做不到呀。还有人怀疑,不可能,绝对不可能!
通过和老板的聊天之后,我发现了一个现象:一个人的挣钱能力和他的消费能力并不成正比,消费能力更有可能和焦虑水平成正相关。当一个人在买买买的时候,他究竟在满足自己的什么呢?为什么一个人焦虑了他就容易去购物呢?
一.参与感-孤独
一次节日,我去到了两家大超市,一家人很少,节日气氛也很淡薄,逛了一会儿什么都没有买我就离开了。之后又到了对面另一家,人很多,张灯结彩,很有节日气氛,我买了一大堆东西。两家超市的菜同样都很新鲜,第一家超市甚至还比第二家超市的东西便宜,为什么第二家人更多呢?
这和人们的参与感有关,第二家超市制造的节日气氛,更容易让人想参与其中。
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有名的心理学效应:从众效应。从众效应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、改变自己的观点、判断和行为等,以和他人保持一致。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"随大流"。你买,我也买,大家都买了,这钱花的就很安心。
而一个越孤独的人,就越容易受群体影响。因为他想参与其中,成为群体的一份子,经历和大家相似的情感体验。至于钱?便宜?已经没那么重要了。况且大家都买了,你再买,吃亏感会降低,相反如果大家都买了,而你没买,很有可能会觉得自己亏了。
实际上,钱在你口袋里,东西在别人那,怎么会亏呢?这只是人的心灵漏洞而已,亏的是你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产生购买行为,没有产生情绪共鸣。没有买就等于你丧失了和他人有共同体验的机会。买买买的他们是一群人,没有买的你是一个人,这种难以忍受的孤独的滋味,会令人感到焦虑难耐,会推动你和他人一样买买买。
二.掌控感-焦虑
在咨询室里,我经常会问来访者一个问题:当你焦虑的时候你会做些什么来缓解焦虑呢?其中有两个答案会普遍出现:第一个答案是吃,第二个是买买买。
为什么买买买可以缓解一个人内心的焦虑呢?
焦虑和失控有关,这个失控不仅是指外部关系的失控,还包括了个体对自己身体情绪的失控。比如一个人的身体出现了很多病灶,意味着他失去了对身体健康的掌控感,一个人要离婚了,他失去了对这份关系的掌控感。焦虑会令人陷入混乱,混乱又会令人陷入焦虑,它们之间是一个不断翻滚演变的存在。而买买买这个行为,就是掌控感的找回:我想买什么,就买什么,我可以决定和主宰自己把钱花在哪里。掌控感会令人感觉爽快又愉悦。一个人越焦虑,它就越需要用生活里仅有的一些掌控感来支撑自己的内心,不让它真的崩掉、瓦解。
三.获得感-匮乏
很多次疯狂购物之后,我发现买买买,满足的还有一个人的获得感。当你把购物袋里的东西都支付之后,就如同在每一样东西的上面贴上了这样的标签:我的,我的,都是我的!这种获得感对应着一个人内心的匮乏,一个匮乏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好像一无所有,没有爱人,没有可以给自己稳定支撑的后盾,没有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。这些没有感浮现的时候,它不仅令人焦虑,还令人感到孤独。没办法拥抱一个人,或者被一个人拥抱,好吧,那我就拥抱一些物品,来填补内心的空。至少在买买买的那一刻,和把东西拿回家的那一刻,我就和这些物品产生了情感连接。于是我问心何以解忧,心曰:买买买。但是,后来我发现,大部分疯狂购买的东西,有一半都浪费掉了。继而我又感到深深的自责。自责的滋味,并不比孤独与焦虑好受多少。情绪推动消费,解决的是一时的心灵需要,最终还是要用另一种情绪来买单。我相信老板说的话,当一个人没那么焦虑之后,不必要的花销就会减少很多。
而真正好的买买买行为,是你拥有了一件东西之后,能够好好享用它。当你能够享用你所拥有的东西时,还有机会去抓取更多吗?